国补,突然就没了。 前段时间,身在重庆的朋友给我发个索尼相机的链接,大概意思是他在付款界面发现国补的折扣不见了,想让我试试能不能成。 事后才发现,重庆发了一则通告: 本轮绿色智能家电补贴资金已使用完毕,从6月3日17:15左右起停止资格码申领。 不止是重庆, 5月10日,甘肃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按下暂停键; 5月12日,江苏镇江和辽宁营口家电补贴暂停; 6月3日,重庆; 6月10,郑州; 据统计,目前安徽、河北、广东、江苏、福建等多地多个城市暂停了国补。 另外就是国补领域的大头,汽车补贴也暂停。...
国补,突然就没了。
前段时间,身在重庆的朋友给我发个索尼相机的链接,大概意思是他在付款界面发现国补的折扣不见了,想让我试试能不能成。
事后才发现,重庆发了一则通告:
本轮绿色智能家电补贴资金已使用完毕,从6月3日17:15左右起停止资格码申领。
不止是重庆,
5月10日,甘肃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按下暂停键;
5月12日,江苏镇江和辽宁营口家电补贴暂停;
6月3日,重庆;
6月10,郑州;
据统计,目前安徽、河北、广东、江苏、福建等多地多个城市暂停了国补。
另外就是国补领域的大头,汽车补贴也暂停。
郑州、新疆、重庆、内蒙古等地均发出了暂停汽车置换补贴的通告。
一时间,曾经浩浩荡荡的以国家补贴刺激消费政策戛然而止。
国补之所暂停,许多人说是因为没钱了。
你看重庆,公告里说的明明白白:补贴资金已经用完。
据统计,截至5月31日,国补资金消耗总额1550-1650亿,预计6月在“618”等大促催化下单月消耗达500亿左右,合计消耗预计达2100亿元左右,占总规模3000亿元的70%左右。
也就是说,
半年的时间里,国补用了一大半。
照这个进度下去,下半年撑不了几个月。
之所以国补用得这么快,
一方面,国补的的确确很划算,动辄15%的补贴,你要是刚买了房子,要大量采集家电,能省够个好几万。
国补,确实是刺激了大家的消费欲望。
另一方面,因为国补成了许多人的套利工具。
以家电行业为例,
有的商家通过先涨价的形式,把原本让利给消费者的补贴钱变相占为己有;
有的商家更狠,直接发展线下,通过线下的国补资格下单,发空包裹,一套就是几万几十万的补贴钱。
以汽车行业为例,
消费者前手申请了国家补贴,4s店后手就取消了终点优惠。复杂的优惠套路下,许多买车人被耍得团团转。
更骚的套路是“零公里二手车”。
4S 店先 “过户” 给内部人或关联公司,把新车变成 “二手车”,然后消费者再以 “置换” 名义买,这样既可以拿补贴,又能规避新车限价政策。
正是如此,大量的资金没有落到刺激居民消费的实处,反而肥了某些人的腰包,加速了国补资金的消耗。
由此,国补也不得按下暂停键。
而正当各方舆论四起时,新消息传来了……
辟谣的,来了。
随着大家的猜疑,官方紧急辟谣:后续,还有1380亿元中央资金将分批有序下达。
通过这则消息,我们能有两个理解:
一、国补还有钱,还能继续。
二、这积极的辟谣态度,仿佛是在说:现阶段,咱们一点也离不开国补。
不信你看,
今年1-4月以来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速度区间在3.7-5.9%,而去年下半年,增长速度区间在2.3-4.8%。
今年的表现,明显好于去年。
这么好的表现,主要就是来自于国补的刺激作用——
2025年1-5月,家电类商品的社零增速达到30.2%。其中,空调、冰箱、洗衣机等大件家电的销量显著增长。
数码产品方面,2025年前5个月,通讯器材类、文化办公用品类(含电脑)的社零增速分别为27.1%和25.7%。多地出现“抢券”、断货现象。
2025年第一季度,全国乘用车“以旧换新”销量达到279.3万辆,同比增长100.2万辆,增幅56%。
而另一方面,
我们能亲身感受到的是:各行各业的疯狂内卷。
家电行业,
如彩电,300元32英寸、600元42英寸、900元50英寸、1300元55英寸、1800元65英寸、3000元75英寸、4500元85英寸、7000元98英寸……降幅最高达超30%;
如空调,美的、格力、华凌、海尔、奥克斯、统帅等品牌降价幅度在2-10%。
汽车行业的价格战,更是有目共睹——
比亚迪、奇瑞最高降幅5万多;零跑降幅超4万;特斯拉不同车型降幅2-4.8万;各类高端油车如保时捷、宝马等品牌,一降就是十来万。
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2年-2025年,汽车行业利润率从5.7%下滑至3.9%。
关键问题,我们知晓了——
国补,刺激的只是销量,却无法缓解内卷。
更进一步说,
全社会,需要国补刺激消费力去承接内卷的产能。
不信你再看,
国补短暂暂停的这些天里,618来了又走,远远没有昔日热闹的景象;
以及,
6-8月,正是汽车行业的淡季,而汽车产业此时此刻正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——
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乘用车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6%,远低于国际健康线70%的标准。相当于10台机器,只有不到6台处于开工状态。
如今,整个汽车行业的库存已经高达340多万。
而在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汽车报废更新超过290万辆,置换更新超过370万辆,带动汽车销售额9200多亿元。
你试想,若是没有国补,这340多万的库存量得卖多久?价格战还要打多很?
那么,
新问题又出现了。
国补肯定是要继续的,但1380亿的资金还能撑多久?
经济不转向,国补不打烊。
2025年,国补总资金3000亿。按照下半年1380亿余留计算,上半年用了1620亿,即每月270亿。
以这个补贴速度,1380亿还能用5个月。
那12月怎么办?眼见着就要过年了,这种关键时刻可不能掉链子。
别慌。
首先,1380亿会在三四季度分批下放,大概会分摊到每个月,只不过每个月的补贴量会减少。
下半年,国补的主旋律就是“抢补贴”。
手快有,手慢无。
其次,地方也会有相应配套的补贴资金。
通过这次国补暂停事件,你会发现国补暂停并非是全面性的,而是有的地方暂停了,如重庆、新疆、安徽等地,而有的地方依旧在进行中,如浙江。
这是因为咱们不光有国补,还有“地方补”。正是各地的经济水平不一样,小金库的额度也不一样,所以地方能给予的补贴也是大有不同。
所以,补贴战对各地来说也是一场排位战。
地方,可以借着补贴,把资源倾斜给地方企业,比如江苏,国补覆盖的14类家电,重点都扶持了本地优势产业产品,以此助力其发展,最终反哺地方的经济发展,而这个资源倾斜不光光看国补,还看地方的钱包够不够鼓。
所以,你所在的地区经济越发达,补贴也坚挺。
最后,国补永不停歇。
咱们假设这1380亿资金真的用完了,那该怎么办?
一定是补充资金,继续国补!
因为产能的内卷仍需消费化解,消费的疲软仍需国补去刺激。只要我们的产能内卷无法停下脚步,只要我们还无法依靠产能出海打破困境,那么我们的内需就一直需要通过国补去刺激。
还因为,我们今年的主基调就是“放水”两个字。
我们说过,
2025年,财政赤字率拟按4%左右安排,比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。
具体到发债端,
新增专项债预计4.4万亿,较去年增加0.5万亿;特别国债1.8万亿。
政府计划新增债务总规模11.86万亿元,较上年增加2.9万亿元。
今年,就是不折不扣的“放水年”。
娃哥也曾说,
东方救市的实用主义路线叫做:一切以“救起来”为先。
当财政扩张的基调已经敲定,那么数字什么的早就成了浮云,只管油门踩到底猛干!
再回头来看,
国补的短暂暂停真是因为没钱了吗?
不!
与其这么猜测,你不如认为这是“年中好戏”,其意义就是想让你明白“名额有限,先到先得”的道理,提高你的紧迫性。
国补的短暂暂停真是因为许多人在骗补套利,需要修改补贴机制吗?
不!
时代的洪流之下,那几万几十万的套利钱不过是一袭浪花,太不起眼。